电商发展到今天,形成了太多的专门知识。如果是身为买家,我们自然无需理会那么多,只需要荷包鼓鼓,买买买就是了。但作为卖家或者运营,就必须了解这些知识,以及其中细微的操作,才能让工作达到最大的效果。
今天要说的,自然是如何上新。我们都知道,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淘宝,都有对新品的扶持政策,会给新品一定的权重倾斜。我们也总是听到一些说法,那就是新品比较容易操作。大多数时候,不是过于夸大上新品的作用,就是认为新品无效果。这是由于我们其实并没有理解透彻什么是新品,以及操作新品的目的,导致无法获得预料中的效果。
现今的电商平台,大抵将自身平台上具有唯一性的款式,当成新品。这意味着,一款新品的认定与系统打标,意味着主图、属性、货号、详情描述乃至于标题,都是与他人不一样的,才叫新品。而淘宝系的定义,如果在上架的时间内,没有同款是新品期,也可算是新品。
对于新品的扶持周期,每个类目都略有不同,有14天的,也有21天的。在新品扶持期,如果商品销售及评价都不错,那么会取得非常让人满意的权重,获得可观的流量。
但是,这是有前提的。那就是你投入资源与时间,来打理、推广新品,能让新品在短期内成长。如果将新品上架后,就不管了,系统对新品的加权倾向,实际上会慢慢弱化,新品的权重优势,也就是比长期无法卖出的滞销产品好一些。
上新其实有很多目的。
1、产品更新换代,或者应急,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;2、在店铺先现有产品已经达到瓶颈的时候,操作新品,以期获得突破;3、价格竞争过于激烈,通过新品绕过恶性价格竞争,提高利润率;4、定期上新,向系统证明自家店铺是有良好且能持续的运营能力,从而获得站方运营人员的认同,获得更好的店铺权重;5、少数特别的类目,比如女装,对于款式更新速度要求高,产品寿命周期短,而必须不断地上新,甚至是定时上新,以保证自家的竞争优势。
以上是常规的5个上新的目的。只有卖家明白了上新的目的,明白了新品的使命,才能采取正确的操作手段,从而让上新成为卖家手中的必杀技。
比如,有些商家,现有的商品无论如何都操作不起来,这时候,不妨精选几个新品,精心操作,刷些基础销量也好,投入直通车钻展也罢,抑或是站外引流,甚至是大力度折扣也成,让宝贝能够在新品期内迅速积累权重,降低操作的难度,增加销量增长的速度。
又比如,数码类类目,大多数产品数量少,但更新迭代快。一款数码产品,往往不到半年,原有的配置就会落后,那么,就必须得研发升级版的商品,取代先有的商品,满足要求不断提高的买家的需求。
又比如家具类目,消费周期长,客单价高,很多卖家都是好几年都卖同一款爆款。不妨考虑将产品稍微做出一些变化,或者是样式,或者是增加一些小功能,无论如何,最少半年内上新一款,投入些资源,比依然操作几年前的老款,要有用的多,也容易给买家认同卖家实力的信心。
再比如女鞋,价格战激烈,一款爆款,几乎成千上万家在卖,不妨在爆款款式的基础上,从鞋面材料、花纹、色调、尺码等方面,做出一些改进,绕过激烈的价格竞争,同时也差异化运营,保证自己的利润,不至于被陷入价格战的泥淖。
如果我们教条式地认为,上新就有高权重,上新后就置之不理,新品的作用,与滞销款的区别,也并不是很大。这也就是有很多商家,在操作新款后没有预想中的效果好,从而放弃上新的原因。
活动、促销力度、基础销量和评价,多渠道推广,在确定了新款的目的后,我们才会明白,需要做出什么操作,如何上新,以及投入力度,操作方法、渠道,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。比如女装,可以固定上新,获得站方的上新坑位,而不仅仅是打标;而先有商品运营遇到障碍的商家,则必然是有限的资源几乎全部,都投入到新品上的;而对于绕开价格战的,比如要考虑商品的市场接受度、性价比,卡稍微高的价格区间,投入大量的资源,让新品迅速在搜索中占据好的权重,甚至最快速地参加站方营销活动。
商家自身的状况不同,品类的不同,新品的使命不同,自然操作方式和力度都会有所不同。只要明白了这些,店铺上新,才能达成设想中的效果。